中移動互聯網公司終落地:做不成BAT就投資新BAT
2015-11-05 來自: 陜西印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4029
孕育三年,終于落地。
中國移動宣布,10月31日中國移動互聯網公司(下稱“中移互聯”)已經拿到營業執照,總部設在廣州,同時任命內蒙古移動總經理洪小勤擔任中移互聯的總經理。
根據之前的規劃,中移互聯會以MM商城為核心展開互聯網業務。
其實設立中移互聯的計劃早在2012年底就已披露。當時在中國移動***大會上,中國移動總裁李躍一度表態新公司會在2013年成立。
彼時,包括中國移動在內的電信運營商都已經意識到微信等OTT(“Over The Top”的縮寫,是指通過互聯網企業繞開運營商向用戶提供各種應用服務)業務對傳統電信業務有巨大沖擊,電信運營商很有可能會變成“管道”。
看一組數據:中國移動三季報中提及,語音和短彩信業務繼續下滑,總通話分鐘數比上年同期下降0.3%,短信使用量比上年同期下降20.2%。事實上,這些傳統業務也已經連續多月滑坡。
即便運營商還能經營流量,但大部分流量涌向了互聯網企業的應用,獲利者則是走“管道”的BAT等企業,運營商只能拿到流量費用。
提到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中國移動原董事長也充滿著羨慕:從2010年到現在,無論是中國的三家運營商,還是***大運營商,股價、市值沒什么大的變化,只要不掉下去就已經很安慰了,但是像百度、像阿里巴巴,市值翻了幾番。
當然,中國移動不能說是不努力。從2010年起,中國移動就采取基地運營模式開展互聯網相關業務,在全國設立了包括四川手機音樂基地、上海手機視頻基地等在內的九大業務基地,其中2011年成立互聯網基地設在廣州。
一名中移動之外運營商的人士說,總體看來,這些業務板塊都有一些動作,但始終沒有重磅產品出爐,因為各基地以屬地為依托,既要想著走向全國,又要結合好當地運營體系,產品推出的時間和效果會大打折扣。
“以前互聯網基地只是進行技術支撐和研發,沒有足夠的權力去做戰略和項目的大整合,這次中移互聯權限如果能放大,或許會有所作為。”該人士說。
從整個牌面上看,中國移動曾經推出過飛信、飛聊等互聯網產品,但的結果都不如人意。
當下,對于運營商而言,想在互聯網領域有所作為,要面臨體制的突破。
在2014年中國移動的年中總結會上,總裁李躍就指出:組織架構仍然延續話音時代的傳統模式,集團—省—市—縣—鄉鎮(片區)五級體系層級多、流程長、權力分散,難以適應移動互聯網時代發展需要。要盡快改進原有鏈條過長、效率過低、成本過高、客戶感知較差的傳統業務發展模式,加快推動面向移動互聯網領域的相關***化公司組建。
好在中國移動有的是錢:前三季度營收5127億元,凈利潤854億元。在度過了4G大規模建設、“營改增”的利空之后,該公司緩過勁來了,營收大于聯通、電信之和,而凈利則是兩個競爭對手數倍。
所以,除了內部的培養,可以進行外部投資。
5月份,中國移動宣布,將與國投集團、一家基金管理公司聯合出資25.5億元組建投資公司,投資移動互聯領域和相關中下游產業有潛力的公司,投資對象主要為成長期和成熟期的企業。其中,中國移動出資15億元。
業內的評價是,國企體制很難孵化出BAT,與其直接去和BAT對抗,不如去投資未來的BAT,并且中國移動還有渠道的資源,圍繞移動互聯網產業鏈做組合投資,再加上資本杠桿,做得好的話,未來利潤非常可觀。
當然,內部也是在整合。在此次中移互聯正式運營之前,中國移動主打的互聯網新媒體公司——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也在年初掛牌,中國移動原有的音樂、視頻、動漫、游戲、閱讀5大內容基地分別設立5個獨立子公司,統歸咪咕公司所管轄。
中國移動等運營商在嘗試,壞消息是BAT也沒閑著:它們開始涉及基礎設施領域,包括寬帶網絡、云計算、大數據等底層技術,而這些原本多是運營商擅長的。
比如,在云計算布局上,阿里云在8月份宣布將投入60億發展阿里云業務;騰訊隨后宣布,明年將投入20億元現金,用于騰訊云的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未來5年將保持每年投入20億元的水平,預計將投入超過1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