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新媒體十大猜想2
2015-09-30 來自: 陜西印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3061
猜想四
4G能否遍布世界?
4G的普及需要一個過程。在中心城市和新潮人群中,2014年將會有一波“嘗鮮”熱潮。4G遍布世界,還有賴于三大電信運營商早日提供更普及的網絡與更低廉的資費
如果說3G時代,中國追趕世界;那么,4G來臨后,中國正趕超世界。
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正式發放4G牌照,中國4G網絡商用時代就此正式開啟。“一秒鐘下載一首歌,兩分鐘下載一部電影”的高速體驗,終于可以在中國移動互聯網上實現。
從3G時代的經驗來看,4G普及首先需要運營商提供更廣泛覆蓋的網絡,以及更多可供選擇的手機終端,才能激發用戶升級熱情。而從“用上4G”到“用好4G”,還需運營商提供更清晰明了、適應用戶需要的網絡資費標準,不僅是降價,還包括調整套餐結構。在“流量如流水一般”的4G時代,不要讓用戶“望網興嘆”。
對中國的電信運營商、手機生產廠商和手機軟件設計者們來說,4G是趕超世界的難得契機。由我國主導的4G***移動通信標準TD—LTE,也將擺脫3G時代TD—SCDMA的尷尬局面。
猜想五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如何融合發展?
傳統媒體將進一步感受市場寒意,新媒體也需尋找更腳踏實地的實現路徑。融合發展,將是以新媒體思維促進傳統媒體升級,而不應割裂成“新舊”媒體間的惡性競爭
2013年底,新成立的上海報業集團有兩大動作:一是推出新媒體閱讀產品《上海觀察》;二是旗下《新聞晚報》2014年起休刊。一生一死,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境遇對比強烈。新的一年,傳媒界的變遷仍將繼續。
新媒體在傳播力、滲透力、廣泛性上的強烈沖擊,經由微博、微信、新聞客戶端等呈現,廣為人知,但作為媒體核心競爭力的新聞生產,有其客觀規律和科學方法。無論從制度設計還是現實運作看,傳統媒體仍將是新媒體的主要內容源泉。尤其是一些由自媒體產出、在新媒體中流行的“烏龍新聞”,也讓公眾反思:無論何種媒體形式,真實準確始終是中心生命線。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不是簡單的“報道上網”和“網評見報”,既要堅持新聞傳播的***素養,更要借助新媒體的技術手段和傳播優勢,更新“武器”。
變遷不斷,傳媒不死。這一年,我們或將看到更多不必深究其“新舊”歸屬的媒體形式、品牌和產品。
猜想六
政務微博、微信當大V?
各級政府正加速深度融入互聯網。在政務信息發布方面,將在繼續用好傳統媒體的同時,更加充分地運用互聯網上的各種發布渠道與網民互動交流
近年來,各級政府與互聯網的融入保持著敏銳的加速度。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下屬中國軟件評測中心數據,2013年政府網站績效評估部委移動客戶端擁有率達到25%。
從在政府網站曬出“三公”經費,到開通微博、微信與民互動,再到APP、微視等新平臺,自媒體時代,政府部門一改以往神秘面貌,直面網民。尤其是面對日益多元的訴求,政府部門需要在講求互動交流的網絡平臺上,主動發布消息,公示信息,也要有積極回應熱點甚至質疑的勇氣和智慧。
坦誠與公開,在助推政府作風轉變的同時,也將為各級政府贏來眾多粉絲。新的一年,會有更多政務微博、微信因此加入大V行列。與粉絲群體顯著增長形成良性互動的是,網上政務、網上新聞發布會和聽證會、網絡信訪受理等有望實現常態化。互聯網將由意見集散地演變為政事咨詢臺,成為政府部門聽民情、知民意、疏民怨、匯民智、暖民心的重要行政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