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移動互聯”建設“魅力麗江”
2015-11-05 來自: 陜西印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4363
10月29日,麗江市政府與中國移動云南公司在麗江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以信息化為牽引,在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公共管理、民生服務、電子政務、創新創業、產業發展等3大領域15個方面開展戰略合作,共同推動移動“互聯網+”在大美麗江落地。
“互聯網+”布局智慧旅游
“十三五”期間,麗江市政府將提升旅游業發展的層次、質量和水平,把麗江打造成***休閑旅游目的地。
在此發展背景下,中國移動云南公司利用大數據平臺,擴充互聯網服務職能,通過收集去麗江旅游者的***信息及其感知,對各個管理系統中海量數據的共享運營進行有效分析,對旅游態勢的發展研判預測,支撐麗江旅游相關行業的智能化發展。
旅游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麗江市通過不斷改善旅游產品結構,提升玉龍雪山、麗江古城等自然人文景觀的品質,做大以瀘沽湖、程海為主的“東翼”,做強以老君山、石鼓、高峽平湖為主的“西翼”,積極謀劃麗江旅游“一江一路”發展規劃。中國移動云南公司運用互聯網推動旅游產品業態創新模式,主動融入麗江旅游信息化建設。依托中國移動云南公司打造的旅游宣傳移動互聯網名片和大數據分析應用系統,以宣傳和服務當地特色文化,帶動旅游業發展。建立麗江市旅游的移動互聯網統一門戶,圍繞“購、娛、吃、住、行、游”六大方面打造基于“移動互聯網+旅游”的特色旅游信息化平臺,聚焦特色旅游和民族民俗名家文化,做大做強麗江旅游文化產業。
信息化手段給力生態建設
近年來,麗江通過實施六大工程治理,提升生態建設成效。實施林業生態保護建設工程,全市森林面積和蓄積實現雙增長,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66.15%,活立木蓄積量達到1.27億立方米。發展新建了以林果、藥材等生物產業為主的生態產業基地395萬畝,生態產業綜合產值達27.5億元,占全市生產總值的12.9%,取得了較好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目前,麗江市人民政府編制了《麗江市林下經濟發展十年規劃》,為充分利用林下土地和空間,建立以林業為主體,種植、養殖、林產品收集加工、森林景觀利用相配置,多層次、多時序、長短效益相結合、農林牧協調發展的復合經營體系。
為助力麗江持續提升生態水平并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產業,中國移動云南公司將在麗江建設覆蓋市、縣、鄉、村的移動互聯網服務體系,搭建麗江林權、林木權社會化林業惠農云平臺,提升林業資源監控,將為林業規模化、集約化、***化經營管理夯實基礎。此外,移動公司開發的濕地生態監測、護林員巡檢系統、森林病蟲害防治、林業資源評估的信息化支撐手段,有利于保護區、濕地管理以及生物多樣性保護有序推進。同時,中國移動云南公司將構建基于移動互聯網的高原特色產業“產-供-銷”電商平臺,促進麗江特色林下經濟發展,幫助林農致富。
“數字化”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城市是一個精密運轉的系統,交通、安防、民生都是其重要的支撐,如何運用“互聯網+”手段挖掘城市亮點,釋放城市活力,讓魅力麗江的城市形象深入人心?
中國移動云南公司整合自身優勢資源,投射到麗江數字化城市的建設之中。通過推動數字城管、數字社區、智能交通、安防監控等項目建設,實現了城市部件與事件管理的數字化、網絡化和空間可視化,并進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實現對城市的“科學、精細、長效”管理,促進“數字城管”與電子政務、應急聯動、平安城市等信息化系統的一體化建設與融合。另外,利用中國移動云南公司網絡和技術優勢,積極推廣“智慧城市”物聯網應用,以移動信息化手段為政府、企業和廣大民眾提供***的信息服務,讓人們真正感知“互聯網+”為城市塑造的美好。
“三農通”推進農產品“走出去”
麗江玉龍縣魯甸鄉地處世界自然遺產“三江并流”老君山片區***,生物多樣性豐富,種植了云木香、貝母、重樓、當歸等50余種藥材,被譽為“云藥之鄉”。
為以“移動互聯網+”構建現代“云藥之鄉”,以信息化為麗江綠色經濟提質增效,中國移動云南公司將在麗江升級“三農通”信息服務體系,結合當地實際,建設農業綜合管理及服務信息系統,為農業生產、農業經營提供信息化服務。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打造本地化的農業電商生態鏈,建設線上、線下的農村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助力本地高原特色農產品“走出去”。利用移動物聯網技術,建設端到端的食品安全保障體系和名優產品認證體系,實現對農產品的溯源、認證管理。
為促進電子商務發展,中國移動云南公司將在麗江構建本土B2C2C電商平臺,推動“萬村千鄉”的本地落地工作,以信息化手段推進傳統商務模式轉型,實現商品下鄉、特產進城,著力促進本地“特色”高原農副產品銷售,為當地商戶和中小企業提供各類信息化應用手段的技術支撐,促進信息富民。
站在“互聯網+”的風口上,應對移動互聯網爆發式增長,中國移動云南公司主動融入麗江建設,把脈“互聯網+”發展的新空間,助力麗江信息化建設跨越發展。
作者:管文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