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將怎樣改變互聯網 巧用數據資源釋放大能量
2015-10-31
來自:
陜西印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3270
原標題:大數據將怎樣改變互聯網

資料圖片
信用卡公司通過客戶信息,能迅速發現資金異動,向持卡人發出提前警示;能源公司利用氣象集納分析,能夠輕松選定安裝風輪機的理想地點;交管部門通過車流數據預測,能讓市區擁堵時間縮短一半……
隨著大數據產業蓬勃發展,大數據技術及應用逐漸滲透、融入社會各個領域,并且推動互聯網等產業加快轉型升級。如何充分釋放和利用大數據蘊含的巨大價值,無疑成為當下的熱門議題。
傳統行業“掘金”大數據
怎樣給大數據下定義?“通俗地說,大數據就是量很大的數據,大到單個計算機無法處理。”工業和信息化部軟件司司長陳偉此前在接受采訪時介紹,目前,***數據量每18個月就會翻倍,而由于產業鏈涉及數據采集、存儲、分析、挖掘以及流通服務,大數據不僅改變著互聯網的商業模式,而且還將重構互聯網產業格局,并將人類帶入互聯網的全新時代。
經過多年積累,現在不少保險公司已占有大量線下數據,并圈定大批低賠付人群樣本。作為互聯網企業代表的百度,正與保險公司發展“深交”,通過對保險公司數據科學建模,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海量計算,將這批具備相同特征的群體挖掘出來,尋找低賠付人群的準確性已超過了85%。
隨著“雙11”電商節臨近,快遞業緊鑼密鼓地開始準備“迎戰”。與保險行業類似,物流行業也在積極擁抱大數據。阿里巴巴利用菜鳥物流雷達預警,去年“雙11”貨品預測率達到90%,“雙11”期間2.78億訂單僅用10天時間便已發送到位。
“因物流與商家供需信息不匹配,前年或者更早時貨物送達時間甚至超過1個月,有人‘雙12’還沒收到‘雙11’的貨品……”阿里數據經濟研究中心秘書長潘永花進一步介紹,結合商家銷售數據和物流公司快遞數據綜合分析,可為物流公司提供智能物流解決方案。
伴隨人們大步邁進互聯網時代,各傳統行業不斷爭相擁抱“大數據+”,云、網、端逐漸成為各行業重要基礎設施體系。潘永花認為,從“端”的角度來看,除智能終端外,還有越來越多的App;從“網”角度來說,互聯網、物聯網、云和大數據都將是核心資源,而正是基于云、網、端的基礎,才有了“互聯網+”各種行業的化學反應。
巧用數據資源釋放大能量
有人說,“IT”代表著過去,“DT”才代表著未來。這里所說的“DT”正是指的數據技術。也就是說,當下大數據核心技術成了諸多產業的發展驅動力。“人們逐漸意識到,數據是推動產業發展的動力,也將為今后各行業提供全新服務。它不再僅是業務的附屬品!”Teradata天睿公司大中華區副總裁姜欣表示。
根據大數據產業發展需求,不少互聯網企業不僅巧用大數據助力自身發展,而且也嘗試逐漸向外界開放數據資源,推動傳統企業在“互聯網+”的大潮下轉型升級。
“大數據與行業數據融合,可以產生‘核聚變’,迸發出新能量。”百度公司高級副總裁王勁告訴記者,百度正通過大數據技術識別各類目標客群,進行多維度分析客群搜索趨勢、搜索行為、興趣偏好,助力企業了解行業趨勢、加強用戶洞察、提升營銷效果;此外,系列數據資源還能為網上輿情提供實時監控分析。
王勁介紹:“隨著互聯網用戶趨于交互方式尋找服務需求,百度大數據預測未來5年使用語音、圖像來表達需求的比例將超過50%。百度在語音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前沿技術領域,正在有針對性地進行***突破。”
從政府角度看,如果能盤活政府機構大量數據資源,將更有利于融合并利用外部智慧,提升政府公共服務創新能力,提升社會運行效率。“政務大數據可讓公眾、企業深入參與政府治理,使政府與公眾充分互動,實現政府對公眾服務的***化、個性化,使政府從單純的管理角色向多元共治方向變革。”潘永花說。
大數據瓶頸消除在望
“目前,大數據產業發展主要遇到的障礙是數據的共享與互通,以及如何保障數據安全。”百度有關負責人表示。
潘永花坦言,目前我國大數據人才缺口大,相關的創新創業人才有待培養,而且我國也缺乏像發達***一樣的“大數據***戰略”以及“開放政府政策”,在標準、規范方面還存有各自為政的尷尬。
陳偉指出,***印發的《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提出要“加快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推動資源整合,提升治理能力”,此舉不僅開啟了數據共享的大門,而且也對各行業、各企業間進行數據互通起到引導示范作用,將有利于打破數據共享互通中的發展障礙。
同時,數據安全、數據共享等話題同樣備受關注。“這是一場‘革命’,將對各行各業帶來深刻影響,甚至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但同時它也引發‘數據’的擔憂……”牛津大學教授維克多·梅耶-舍恩伯格在《大數據》中的這句經典話語,曾被業界津津樂道。
為保證數據安全,技術層面不容忽視。“從大數據存儲、應用、管理以及隱私保護等方面應層層把關,有針對性地應對安全威脅。”王勁告訴記者,目前,百度綜合采用隨機干擾、散列、K-匿名、泛化等多種隱私保護手段,對用戶數據實現了完全的數據處理,再供應業務方和合作伙伴進行使用,防止用戶隱私泄露。
有人時常提及,“數據安全三分靠技術,七分靠管理”。潘永花對此也深表認同:“從運營管理層面上說,互聯網企業須對數據安全有嚴格規范標準,建立數據安全保障策略以及各項應急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