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達內:移動互聯網改變了信息生產、分發、贏利模式
2015-11-04 來自: 陜西印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4362
近日,在湖北武漢召開的2015新媒體大會上,300多位來自***及全國各地主流媒體的***人物和新媒體的負責人匯聚桂花飄香的東湖賓館,共同聆聽學界和互聯網界業內大咖的精彩演講,現在讓我們共享業界一線同行在實踐過程中的干貨精華。
演講嘉賓:徐達內
嘉賓介紹:一位***媒體人,自媒體大咖,曾就職于文匯報,參與創辦東方早報,并且任副總編輯,創辦的新媒體排行榜在傳媒行業頗具影響力。
嘉賓演講:
移動互聯網改變了信息生產、分發、贏利模式
新媒體很核心的因素就是移動互聯網改變了信息生產、分發和盈利模式,這是核心問題。我們信息的搜集模式、信息分發模式、成本結構發生了***根本的改變,當我們談媒體或者是談一件生意的時候***核心的就是成本結構,互聯網的改變了這一點。我們的智慧不是無窮的,只不過是網絡改變了搜集的方式,提高搜集的效率,降低搜集的成本而已。正是因為中國主流社會中一直存在著不安全感、焦慮感,很長一段時間里繼續保持信息碎片化的規律。我們做傳統媒體出身的人會很痛恨現在是接觸碎片化的信息。
超級入口的誘惑與裹挾
現在是一個平臺時代,提到國民級的APP,超級入口的問題,現在有三個超級入口,就是微信、微博和今日頭條,我們被這些超級入口誘惑,同時也受到他們的裹脅,如果離開它,你有可能只是一個孤島。因此中國內容市場也正在發生劇變,媒體+或者被+。在美國我們有一個上不去的網站叫FACEBOOK,FACEBOOK推出了一個內容就是聚合內容,在中國這個故事發生在微博、微信、今日頭條,在湖北前段時間也發生了和今日頭條之間的版權官司。
我發現今日頭條這樣的工具在二線三線城市甚至在更小一級的城市在用戶中的普及率相對比較高,反而在一二線城市中占的比例比較低。據說在一線、二線城市大家的社交圈足夠廣泛,每天刷朋友圈或者是翻微博,能夠獲得足夠多的信息,但是對于像我這樣一個出生在安徽涇縣的小縣城的年輕人來說,社交圈很小,而今日頭條給它提供了足夠多的閑談時間。我說如果是這樣的話,在三四線城市或者是藍領除了今日頭條用什么呢,他說你有沒有聽說過一個軟件叫GIF快手。GIF是一種格式,是一種省流量的格式,各位用的都是蘋果、三星,你們處處有WIFI,從來不擔心流量,但是非主流們用的是紅米手機,用的是自己每個月省吃儉用的錢從中國移動那里買來的流量,所以他們用不起秒拍等,雖然有超級入口,但是還是有其他細分領域的。
微博微信塑造大規模業余化內容生產路徑
微博微信塑造了大規模業余化內容生產的路徑,而且這個路徑不會在很短時間內改變。微博微信塑造了大量路徑,大的品牌依托UGC凸顯PGC,在頭部或者是PGC、UGC里面會分為四大玩家。類是自媒體,什么是自媒體?這個定義今天已經被放大了,精簡意義上的自媒體就是去組織化的。我們今天談的更多就是談民辦媒體,在中國我們不太可能在一個很正式的地方來說民辦媒體的可能性,但是現在通過手機方式已經某種程度上實現了民辦的媒體。
現在媒體機構也在嘗試,人民日報、澎湃、新華社都有大量的創新,大量的嘗試,另外兩類還有政府新媒體、企業新媒體。在數據顯示,自媒體是過去兩年中***活力的網內內容生產者,我們去年有一個統計,有94%是廣義上的自媒體,有4個是媒體機構,這4個媒體機構中有兩個來自于同一個省份,在過去十年中電臺發展得很快,但是由于私家車的崛起電臺都做得非常好,浙江的某些電臺都做非常棒。自媒體是過去兩年中***活躍的網生內容生產者他們也在面臨一些變化,從UGC轉為PGC,從個人自媒體轉為***自媒體,從個人化升級為團隊化、機構化,我在一個報社工作,上班了之后自己寫一篇稿子做一個微信公眾號推出去,在朋友圈轉發,掙到了幾千粉絲,接到了一些廣告了,然后就變成了團隊化、機構化,在過去一年中頭部自媒體一直在經歷著這樣的變化。
媒體機構的轉型抉擇
媒體機構的轉型也在發生變化,浙報模式某種意義上都不是靠媒體模式,更多是靠投資行為。再比如說澎湃的模式,目前把它的成本轉移到澎湃上去,但是澎湃依靠目前的廣告營收肯定達不到目的,但也是很好的探索。還有上海觀察模式,對于很多媒體來講上海觀察模式是的模式,把黨報的發行模式轉移到互聯網上。政務新媒體和企業新媒體就在做去中介化的探索,今天他們要去掉中介化,往工具化和服務化以及自己的銷售化去做。
我自己的定義是,當代新媒體稱之為面向移動互聯網的渠道和容器。渠道這個詞大家都很清楚,過去幾十年來都是做渠道,我推送給你,二次售賣注意力,但是今天有沒有可能成為容器,這是一個核心問題。比起渠道容器承載了更多增值服務的產品,要把它留下來,從讀者變成客戶、變成用戶。
中介模式,OLDMONEY
在吳曉波收購幾個微信大號融資的時候,我問他說你投資這么多自媒體想干什么?他說我就想掙一點OLDMONEY,過去這批預算在傳統媒體上,他們現在就是要掙這個錢,你想掙NEWMONEY就更牛了。不管是做渠道還是做容器,內容創業的春天真的來。我們今天談內容創業更重要的不是談媒體,是談***小試錯成本,微信公眾號這么一個工具在過去兩年中激發出那么大內容創業熱情,就是很重要的解決了支付問題,把整個鏈條縮短了,因此基于內容的創業才有可能成為***小的試錯成本。今天非常多的APP、社區、電商其實不是在做媒體,它在以新媒體內容創業作為一個試錯成本。中國現在已經有超過1000萬的公眾號,13億人,今天微信公眾號已經到這個狀態,平均50個微信用戶就一個微信公眾號,這是非常泡沫化的現象。 9月份中國微信500強的榜單大家可以看到,高分領域稀薄,1000萬微信公眾號,我們雙方的數據都可以驗證一件事情,總閱讀數在下降,整個微信公眾號的閱讀期在今年年初,這段時間一直在保持增速下降的狀態,現在都出現了總閱讀數下降的狀態。
“石榴婆報告”是中國男性對應該的應用,他經常發說這就是我想買的包包,一個小姑娘解放日報新聞版的編輯,每天上班的時候翻一下克林頓和奧巴馬的講話,下來之后搜好萊塢明星的街拍,告訴大家怎么穿著打扮,“石榴婆報告”今年的公眾廣告營收應該會超過2000萬,已經超過了非常多成建制的媒體機構,而他們是今年夏天才多加了一個人,本來就只有一個人,現在變成兩個人,兩個人創造了2000萬的營收,這是一個傳奇故事。我也比較承認“石榴婆報告”這樣的級別在全中國微信公眾號中也不超過十個。
我在這里畫一個橫軸和豎軸,橫軸是信息流和用戶流,縱軸是數據庫,交易數,你把足夠多的用戶納入進來,形成數據庫和交易,在高頻交易中形成。這里有幾個價值階梯,我們列了一個列表,碎片化的新聞資訊是價值的,接著是深度報道、虛構文字、音頻、非虛構視頻、虛構視頻、賽事直播,還有一點是我也非常看好的虛擬現實,***是人類社會的推動力,所以我堅信虛擬現實會在未來創造非常大的收益。還是有下一個風口的,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是虛擬現實嗎是可穿戴設備嗎,是QQ、公眾號嗎?***重要的是你的內容創業、新媒體能不能適合整個移動互聯網的用戶習慣,找對了下一個風口你還是可能成為那頭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