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將催生虛擬期貨營業部
2015-09-30 來自: 陜西印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2914
互聯網金融將催生虛擬期貨營業部
證券時報記者 潘玉蓉
互聯網金融創新步子之快,不斷出乎傳統金融機構的意料。目前,互聯網渠道正將支付、交易等功能不斷夯實,由其取代金融機構物理網點或許只差監管細則落地這一步。
理論上,只要有網絡和通信信號的地方,就可以成為互聯網開拓市場的場所。互聯網相較傳統金融機構的優勢,在于渠道的3A,即Anytime(任何時間)、Anywhere(任何地方)和Anyway(任何方式)。
互聯網的3A優勢,正直指金融機構的傳統服務終端,即大大小小的營業網點。手機銀行、微信銀行、券商在線理財平臺、保險電商的出現,是銀行、券商、保險這些傳統金融機構在互聯網金融大潮下的順應之舉。而在期貨領域,面對互聯網金融的沖擊,期貨公司靠什么才能保有并繼續統領下一個時代?
設立虛擬營業部是一個可能的方向。虛擬營業部是利用網絡、電信等電子化服務手段提供非現場服務,在銀行、保證金監控中心、交易所等多方參與下,將物理營業部的功能搬到網絡的無形交易環境之中。虛擬營業部的運作方式在證券行業已經被著手研究,這一應用對于期貨公司來說顯然更為迫切。
現實操作中,期貨公司的風控系統、信息技術系統主要集中在總部,營業部的交易功能和風控功能相對不高;未來有可能被放開的臨柜開戶要求,將會讓營業部再次失去開戶功能。業務精英是期貨營業部的核心資產,但是隨著金融期貨時代的來臨,期貨交易復雜性的提高,營業部業務人員對客戶的服務功能,有可能讓位給總部更***研究團隊和更***的技術支持團隊。
當前,借助于電信、網絡等工具,實現網絡開戶、合約買賣、資金監控和劃轉,在技術上已經不是難題。相對于傳統的物理網點,虛擬化的營業部具有低成本、***率、廣覆蓋的優勢,并有助于期貨公司在總部層面實現大數據管理,這將是未來可探索的方向之一。
虛擬營業部作為一個新生事物,在國外的運作模式也處于摸索之中。未來如何發展,既需要監管政策的支持與放開,也需要期貨公司加快創新步伐,對互聯網金融形成更深的認識。
據記者了解,面對互聯網金融的沖擊,一些期貨公司已經在戰略層面作出調整。比如,海通期貨在總部層面籌建了“電子商務部”,計劃將其掌握的客戶、研究團隊、營業部、海外公司等資源深度整合,實現期貨交易和研究服務的電子商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