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旭東詳解聯想互聯網戰略:強攻粉絲經濟
2015-09-30 來自: 陜西印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3090
傳統行業觸網,這是目前熱的話題;在餐飲行業都已開始號稱用“互聯網思維做產品”時,IT企業們也不甘落后。
對于已經喊出“向互聯網轉型”口號的聯想來說,互聯網思維究竟意味著什么?在日前的2014年CES上,聯想集團中國區總裁陳旭東向網易科技詳細解釋了聯想的互聯網戰略。
向互聯網轉型,聯想需要做什么
小米的成功,使得“互聯網營銷”為大眾所熟知;而當雕爺牛腩、黃太極煎餅也相繼被視為“互聯網思維做產品下的成功時”(盡管在一場罵戰中,黃太極創始人表態認為自己從未如此說過),對“互聯網思維做產品”、“互聯網營銷”的反思開始了。
而已宣布向互聯網公司轉型的聯想,其高管們也認為互聯網并不意味著“就是***”。例如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其日前就公開表示,沒有互聯網思維是不行的,但“互聯網思維取代***”也是錯誤的。
此外,在陳旭東看來,被大力鼓吹的“互聯網思維做產品”,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根據客戶體驗做產品”、快速的響應以及粉絲經濟)中, “根據客戶體驗做產品”其實并非是互聯網時代的專利,“任何事你只要做出來客戶體驗好的產品,都能得到客戶的親睞,只不過在互聯網時代能夠更快地獲得客戶的反饋。”
陳旭東認為,這個目前“被過分地夸大了”,“比如一個產品出來,通常周期都得6個月到9個月,甚至是一年的時間,你聽完客戶需求,他要改的話,就一年或者是半年以后見了。所以現在更多的是在軟件上的優化,可以比較快地聽取客戶的意見,進行調整。”
在其他兩個方面,對于快速響應,由于大公司內部管理比較規范、流程也比較復雜,因此被認為比新興企業更難以實現;陳旭東則表示,聯想在本財年初就開始簡化流程,當時給出的規定是:審批的人不能超過三個人,任何一個流程都有硬的指標卡流程、讓它更快速。
剩下的粉絲經濟,則是聯想***需要發力的部分。陳旭東承認,在這方面聯想此前確實做得不好,需要更多地向外學習。
如何去做粉絲經濟?
暫且不論小米是否真是“饑餓營銷”還是“期貨營銷”。讓人***承認的是,小米的粉絲經濟做得極為不錯,這是小米高速發展的一個強大助推力。
而此前被傳出內部決定要向小米學習的聯想,據陳旭東透露,也一直在研究小米是如何“炒紅”粉絲經濟的。
陳旭東稱,聯想有過很多很成功的粉絲群體,例如小黑、精英匯等,并非沒有建立過粉絲群,只是沒有炒到這么熱。
在IT***業內人士、同時也是小黑“死忠粉絲”的老涼看來,聯想目前的粉絲來源主要有三大類:一是因情感色彩喜歡聯想的粉絲,畢竟聯想一直都是國產品牌的代表,有著不錯的市場;二是因收購IBM PC業務而來的“黑粉”(ThinkPad粉絲),經過磨合后,這部分粉絲大部分已被聯想所籠絡;第三則是高管們的私人粉絲,例如喬健有著超過360萬的粉絲,陳旭東的粉絲數量也達到了260萬以上。
老涼同樣指出,對于聯想而言,如何把眾多粉絲變成忠實粉絲、死忠,這是一個長期的課題。
陳旭東認為,聯想相對于其他公司的優勢在于其完備的渠道體系;有鑒于此,陳旭東開始進行一些嘗試,例如在微信上開店,“我的微信店開了差不多四周的時間,很多代理商(就)紛紛要求開一個微信店,這就是我的目的,讓他們都去建立起營銷的推廣體系。”
“(讓)他自己先O2O起來,我再織一張更大的網,從聯想官網到我們所有渠道的O2O體系連成一片。”陳旭東稱,“首先這個渠道就是我的粉絲,而且這個粉絲很多,還都是利益關聯度更大的粉絲。所以,關鍵的是如何篩選出一批客戶,在各個部門都在做各種嘗試,我覺得也沒有方法或者理論,不見得只有一個方法。”
“總體上來說,我們還是處于學習和探索的狀態。”這是陳旭東對聯想粉絲經濟現狀的結論。
“饑餓”營銷?
正在學習小米的聯想,目前沒有全盤照抄小米的做法,比如說營銷。
在談及“饑餓營銷”時, 楊元慶說,“這個詞很荒唐。”
陳旭東對此也有其他想法,“(其實)那不叫饑餓營銷,而應該是打的價格心理戰。”陳旭東認為,這種“老是沒貨、價格卻很誘人”的產品,主要是為了把人群吸引過來,“其他價格沒競爭力的產品倒是挺充足的。”
“所以我現在也很矛盾,到底該不該學?”陳旭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