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廠商頻頻出手做電視
2015-09-30 來自: 陜西印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2869
互聯網企業的觸角從未像現在這樣遠遠地伸入傳統電視廠商的地盤。手機、電腦之外,電視已真正成為互聯網企業激烈競爭的“第三屏”。
由互聯網廠商主導的產品,究竟會像此前的互聯網手機一樣“雷聲大雨點斜,還是像智能手機顛覆功能手機市場那樣勢不可擋?傳統電視廠商又將如何應對?
互聯網廠商的“神通”
8月29日,視頻網站樂視宣布與國美合作推出60英寸和39英寸的兩款定制版本超級電視,國美方面表示,計劃在1年內銷售10萬臺。
9月3日,百度旗下視頻網站愛奇藝宣布與TCL合作推出TV+互聯網電視,首先推出的是兩款48英寸電視,用戶可以在TV+上觀看愛奇藝及PPS視頻內容。
9月5日,小米發布了其第1款智能電視產品小米電視,主打“年輕人的第1臺電視”概念,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在其產品發布會上稱,“現在的智能電視都不智能,只是多了個***。”
盡管在不到一周時間里動作頻頻,但互聯網企業與智能電視的“那點事”仍未畫上句號。有消息稱,阿里巴巴將與創維在一周內發布其智能電視產品。創維負責硬件制造,阿里巴巴則作為云平臺服務商加盟,為創維提供數據支撐和云端服務。
對此,投資機構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副總監張華認為,“對于互聯網廠商來講,在三網融合的背景下必然會搶奪客廳這塊屏幕,并且只要有一家進入,其他公司也會在試錯成本不高的前提下跟進,以防被對手占去先機。”
新型電視的“殺手锏”
來自***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的《中國視聽新媒體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底,中國網絡視頻用戶達3.72億,視頻流量已占到互聯網總流量的70%以上。與此同時,傳統廣電媒體受到巨大沖擊,在北京地區電視開機率已由3年前的70%下降至30%,并且收視主力為40歲以上人群。具有互聯網收視習慣的年輕人群,成為互聯網電視瞄準的對象。
因此,針對年輕網民價格敏感的特點,互聯網企業爭先恐后地打出“高***”牌,無論是樂視、愛奇藝還是小米,其互聯網電視價格,明顯低于傳統廠商相同尺寸和配置的電視。
目前,互聯網廠商都在推廣自己研發的操作系統和內容服務,其產品都與持有牌照的9家播控平臺合作。用戶可以直接通過電視上網收看高清視頻,并使用視頻通話、視頻游戲乃至電子商務等一系列服務。市場研究機構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創始人胡延平表示,隨著應用的拓展,電視在未來將是家庭娛樂中心、家庭應用消費中心以及收視和內容中心。
與傳統廠商的博弈
面對來勢洶洶的互聯網廠商,傳統電視廠商也不是被動迎戰。康佳集團總裁劉鳳喜坦言,傳統家電行業在渠道領域、售后服務方面優勢巨大,新進入者短時間內難以做到,成體系的售后服務對于傳統行業是非常強大的競爭優勢。
對于這種競爭,互聯網企業已有所體會。樂視的互聯網電視產品曾被曝出部分出現質量問題,樂視TV高級副總裁梁軍就表示,這是因為對國內的物流運輸情況了解不足。企業在為每臺電視增加了200元包裝成本后,這一問題才得到解決。而在售后服務方面,無論樂視還是小米,目前的布局也僅集中在一線城市。
在硬件層面,傳統電視廠商顯然也對供應鏈的掌控更有信心。以超高清為賣點的4K電視,已成為各大傳統電視廠商的主推款型。目前,已有9個主流彩電品牌,超過15個系列、近40款4K電視在售。
從這兩點來看,以樂視與阿里巴巴為代表的“合作型”,或許將為互聯網廠商與傳統廠商“共贏”提供可能***奇藝CEO龔宇透露,在與TCL合作互聯網電視的時候,TCL可以下發1000臺在全國各地進行測試,而純粹的互聯網公司就很難做到。
市場研究機構中怡康分析師左延鵲分析認為,未來雙方需要也應該有更多的合作,共同通過打造“平臺+內容+終端+應用”構成的全生態鏈的加速度,推動智能電視產業進程,讓硬件、軟件、內容、核心應用***地結合起來,只不過這種合作***明確主導權和利益分成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