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貨幣的未來
2015-09-30 來自: 陜西印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3022
從北京海淀圖書城車庫咖啡廳里0.012比特幣一杯咖啡的成交,到四川蘆山地震壹基金賬戶比特幣捐款的匯入,這種在誕生之初被單純地視為“玩具”的數字加密貨幣,在計算機世界里悄然流轉四五年后,在各種場合以不同的方式告訴人們它的存在,彰顯著它的生命力。
不管是主動認可還是被動接受,這種以“比特幣”為代表的互聯網貨幣就這樣以新生事物的姿態進入大眾視野。它,是天使還是魔鬼,是貨幣還是新式,不管怎樣,它來了,帶來的是“第二生命”,是新的貨幣時代。
互聯網貨幣,又稱為虛擬貨幣、數字貨幣或者電子貨幣,這與我們現實中使用的貨幣全然不同。在“互聯網社會形態”里,人們根據自己的需求成立或者參與社區,同一社區成員往往基于同種需求形成共同的信用價值觀,互聯網貨幣就是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新型貨幣形態”。
互聯網貨幣通常沒有以商品為基礎的價值,社區成員往往也可以通過從事社區活動來增加該種貨幣的持有量。大多數時候人們并沒有意識到,信用卡積分、手機卡積分、會員卡積分、航空里程、累積的信譽度其實也是貨幣,除此之外,互聯網貨幣還可以表現為“比特幣”、Q幣、亞馬遜[微博]幣、FACEBOOK幣、各種虛擬社區幣。一句話,互聯網貨幣不直接以實體經濟為支撐,不直接與實體經濟相掛鉤,它的發行、使用、運作都存在于虛擬社區之中。
貨幣發行的基礎是信用。與主權貨幣相比,互聯網貨幣超越了***和地區的概念,消除了制度、所有制形態和種族的差異,發行主體多為特定社區,較少體現政府意志,發行具有***的自主權,是個人信用得到群體強烈認可的一種表現。
互聯網貨幣的發行方不需要政府的特殊授權或者監管機構發放的牌照和資質,某種意義上,每一個主體都可以創建自己的虛擬社區作為“獨立王國”,每一個社區都可以根據需要成為發行主體發行互聯網貨幣,發行權和控制權掌握在社區手中。
在發行自主的基礎上,互聯網貨幣發行社區的內部規則約定俗成,由內在約束力保障實施。它的有效性和約束力來自于社區成員內在的信念。
同時,跨越國界和國民范圍的互聯網貨幣,以社區為單位進行劃界區分,客觀上不需要也不可能通過任何一國的強制力來保證實施,這也使社區成員的信任成為互聯網貨幣存在的基本要素。
不僅是互聯網貨幣,任何法幣體系存在的一個關鍵要素都是信任。互聯網貨幣雖然沒有一個統一的價值尺度,但仍是以信用為基礎的貨幣表現形態,其交換的本質就是信用交換。
從這個層面來說,互聯網貨幣和以互聯網貨幣表示的虛擬金融資產并沒有顛覆現代金融,而是加快了現代金融回歸本來面目的速度和進程,強化信用交換作用,加速金融回歸本源。
不可否認,互聯網貨幣這一新生事物的出現,給金融市場帶來新的活力。互聯網貨幣基于社區信用產生,新的消費行為可以彌補現有金融的信用缺失和不足,強化整個社會的信用觀念;互聯網貨幣以消費行為參與為主,在虛擬世界形成持續性參與積累的價值,有助于引導消費拉動經濟的方式的形成。
當然,人們關于互聯網貨幣未來發展趨勢的憂慮是無可厚非的。日進斗金的誘惑、強烈的投機傾向、過山車般的價格、社區成員的***信任都具有***的不穩定性,另一種金融狂熱正在滋長。我們不能因噎廢食,而應該積極培育適合互聯網貨幣生存的土壤,認識并利用虛擬金融世界的變化規律,因勢利導,使這一新生力量更快***地為金融服務。
互聯網貨幣逐信任之本、求金融發展之源,絕不是所謂的異端,也不是顛覆,與現實貨幣更是并行不悖,期待互聯網貨幣的出現可以使“貨幣之殤”漸行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