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業互聯網“遭遇戰”
2015-09-30 來自: 陜西印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2870
安卓
正如多年前互聯網對于傳統零售業的洗禮,如今,這股浪潮轉頭朝向了金融業。證券行業是傳統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旗下的三大業務板塊——經紀業務、投行業務、資產管理業務也開始不同程度觸網。
光大證券(8.51, 0.04, 0.47%)此前發表研報認為,互聯網對券商的部分傳統職能會有所替代,券商的核心競爭力也將面臨轉變。互聯網證券并不是傳統證券行業在互聯網上的外延化擴張,它將會借助網絡技術打造出新的網絡證券模式,顛覆性地改變券商的傳統經營模式。
三大業務板塊的聚變
今年8月,傳聞騰訊與長城證券合資成立了網絡證券公司,導致與長城證券有關的深圳能源(5.36, -0.07,-1.29%)和華能***(5.43, -0.09, -1.63%)股價異動,此后,盡管長城證券對此進行了澄清,表示***還只是計劃,但網絡券商已然呼之欲出。
事實上,網絡券商在美國、日本等***已經相當成熟,日本***的網絡券商摩乃科斯集團公司就是不設營業網點,通過互聯網給投資者提供包括股票交易、投資教育和金融智能功能于一身的綜合金融平臺,其涉及的業務從股票類產品、基金、債券到期貨、衍生品、外匯保證金交易等無所不包。
在國內,目前網上開戶和見證開戶已經獲批,互聯網限度地打破了地域界限,將物理網點匱乏的中小券商拉到了與大型券商共同競爭的舞臺上。
投行業務是證券公司的另一大核心業務,在傳統的直接融資市場,券商作為融資中介的功能一直無可替代。
“但隨著P2P、F2F、***等平臺的日趨壯大,網絡融資功能逐步深化,如果政策允許,那么下一步就將是網絡IPO,網絡IPO在美國已經運作多年,目前已經非常成熟了,美國的金融行業的發展也一直伴隨著互聯網技術。”一位金融業內人士對本報說。
對于券商而言,未來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真正競爭激烈的卻是資產管理業務,這也是泛資管時代各類金融主體的主戰場,而結合到網絡金融的特點,券商的切入點則是低風險或中低風險的集合資產管理計劃。
自2012年10月《證券公司客戶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辦法》實施以來,券商集合理財發行突飛猛進。
在新的管理辦法中,集合資管管理計劃由原有的審批制改為備案制,同時取消了限額特定資產管理計劃和定向資產管理兩方面10%的監管紅線,適當允許集合計劃份額在投資者之間轉讓,券商理財集合計劃的客戶門檻由5萬元降低至1萬元。
目前,平安證券[微博]在其網上***臺上推出券商系的“余額寶”——現金寶,收益比肩貨幣基金,實際上就是一款限定性集合資產管理計劃,與貨幣基金類似的是低風險、低收益、流動性強等特點。長城證券也推出類似的產品長城季季紅1號。
創新焦點各有不同
據了解,目前有5家證券公司遞交關于發展互聯網金融的相關方案,這5家券商為國泰君安、平安、華創、中信和長城,5家券商的創新點各有不同。
其中,國泰君安立足于支付方面,中信證券(10.90, 0.10, 0.93%)希望簡化開戶流程。長城證券嘗試推出理財賬戶業務方案,與第三方存管銀行、銀聯、第三方支付機構合作,在統一賬戶業務體系下,增加投顧賬戶和理財賬戶體系。平安證券希望按照客戶需求、風險偏好和賬戶功能劃分為注冊賬戶、理財賬戶、資金賬戶三種類型,設立多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