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化騰“七招”求解移動互聯網
2015-09-30 來自: 陜西印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3120
[ 馬化騰設想,微信的公眾平臺可以成為用戶與實體世界的一個連接點,“希望搭建一個連接用戶與商家的平臺,騰訊只提供規則,由用戶和商家去自由創意。” ]
在外界看來,“15歲”的騰訊早已借微信拿到中國移動互聯網張“船票”,但這家已經市值千億的企業依然有危機感。
“現在說拿到了什么船票門票,但能不能走到終點還不***。”在昨日的WE大會上, 騰訊CEO馬化騰在主題演講中說。
“稍微不注意,跟不上就會倒下。”馬化騰說,騰訊已經在內部改革,讓自己有基礎適應未來的潮流,并提出了“連接***”、“互聯網+”、“開放協作”等七個關于未來互聯網的思考方向。
馬化騰說,騰訊希望在未來把用戶與實體世界連接起來,希望用戶可以用指尖觸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通往未來的“七個路標”
“移動”,預計將是一個10倍于傳統PC互聯網的市場,無論互聯網企業,還是傳統企業,如何應對移動互聯網浪潮?演講中的馬化騰談及自己的思考,稱移動互聯網每個企業都需要摸著石頭過河,但中間也有規律可循,他稱作“七個路標”。
“個路標是連接***。”馬化騰說,移動互聯網讓與網絡的連接成為“默認”設置,所有的工業品和消費品都會聯網。“中國工業界,這會是未來幾年的重要趨勢,將大大提高中國的生產效率。消費品也會裝上傳感器,提升我們的生活質量。”
第二是“互聯網+”創新涌現。互聯網與傳統各行各業的連接,會讓許多復雜的難題找到新方法。未來幾年,互聯網在醫療健康、交通等領域都將帶來很多創新。同時,跨界創新也讓傳統的產業疆界變得模糊,行業版圖需要重新想象,競爭加劇。
第三是開放的協作。小公司有了挑戰大公司的能力,而且任何一家公司單憑一己之力,已遠遠無法滿足用戶的需求。因此,企業***要有開放的心態,大的企業要善于建好自己的平臺,有所為有所不為,把開放做好。“對于發展不太好的項目,需要有壯士斷腕的精神,敢于把它交給更合適的團隊去做。”
此外,還包括讓消費者參與決策、讓數據成為資源,順應潮流的勇氣,以及應對連接***的風險等。
“任何技術都有兩面性,社交網絡看似很火,但大家見面吃飯都在玩手機。”馬化騰說,技術的連接提高了效率,但同時也會讓企業更加脆弱。“互聯網會讓虛擬空間的攻擊更加容易發生,甚至很可能對互聯網企業構成致命打擊。連接的增加也帶來了人們對侵犯隱私的擔憂,如何讓企業規范地利用用戶資料方面,不加以濫用,是一個重要課題。”
“又回到15年前激情燃燒的歲月”
“在移動互聯網面前,每一個企業家都應有‘歸零’心態。”馬化騰在昨日演講中說。而今年15歲的騰訊也正站在再出發的起點上。
目前,騰訊的各項產品中,移動已經占了很大比重,有的甚至已超過PC。在騰訊總裁劉熾平不久前的內部講話中,他提及騰訊的通訊社交業務,在PC 側下降,移動側的增長非常明顯;在媒體業務上,騰訊網整體的閱讀文章量和整個用戶量在 PC側有所下降,但移動側UV超過了PC側的UV;而微博業務已有75%都在移動端。
用戶向移動互聯網轉變的趨勢也曾讓騰訊經歷陣痛。去年5月,騰訊變革組織架構,從原有的八大業務系統線變為六大事業群制以及一家獨立的電商子公司。其中,為了順應移動互聯網時代,騰訊把原來分散在不同部門的同一產品PC端和移動端團隊,整合在了一起。
一系列調整透露出騰訊將業務向移動互聯網整合的決心。而重新調整后的騰訊也將在移動互聯網大潮下“兩條腿走路”,一是在PC端穩固平臺級產品的核心地位,并打通各個產品的用戶信息流關聯,構成防火墻,此為守;二是在內部組織架構的優化下,激發組織中層的自主性,推動移動互聯網產品的創新和競爭力,此為攻。
此外,目前騰訊的業務主要仍在虛擬領域。馬化騰設想,微信的公眾平臺可以成為用戶與實體世界的一個連接點,“希望搭建一個連接用戶與商家的平臺,騰訊只提供規則,由用戶和商家去自由創意。”
“面對(移動互聯網)這個潮流,我們好像又回到了15年前激情燃燒的歲月,我發現我們做了15 年,從零開始打造的工具、平臺,從一個沒有商業模式的產品,逐漸成長為豐富的商業模式。從頭,重新來一次,這個過程也是很讓人激動的。”馬化騰在騰訊內部如是說。